Skip to content

使用正子斷層掃描(FDG-PET)的代謝特徵預測食道癌患者於術前接受同步化學放射治療的效果

簡介

輔助同步化學放射治療(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後的治療反應著實影響食道癌患者的預後,因而食道癌患者的治療反應是臨床上關注的議題之一。正子斷層掃描(18F-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DG-PET)能反映腫瘤體積,且較常規放射成像更有助於評估輔助化療的反應。然而,先前的相關研究大多集中於食道癌患者本身的預測,且通常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較為複雜,在臨床上難以精準的針對患者。本研究目的在於評估使用代謝特徵預測食道癌患者接受CCRT後治療反應的可行性,包含腫瘤與淋巴結轉移的狀態。

方法

研究納入60名手術前有接受CCRT的食道癌患者,且在CCRT前、後皆有執行正子斷層掃描檢查。在治療前的FDG-PET影像上,確定原發腫瘤內的最大標準化攝取值(SUV)。透過電腦計算後,將治療前後的影像作配對,計算SUV值的差異。同時根據手術的組織病理學結果將患者分為有或沒有殘餘腫瘤兩組,最後,以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ROC)曲線下面積評估特徵區分兩種治療反應的能力。

結果與結論

60例患者中男性55例(92%),平均年齡58歲。腫瘤位於食道上、中、下段的顆數分別為8、18以及34顆,98%患者屬於鱗狀細胞癌。目前研究結果顯示可透過治療前、後正子斷層掃描影像中,SUV值的差異預測腫瘤是否會完全反應(AUC=0.29, p=0.012)。

本篇成果將發表於2023年美國放射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Radiation Oncology, ASTRO)於美國舉辦之第65屆國際年會。

發表年份:2023

會議名稱:第65屆美國放射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Radiation Oncology, ASTRO)國際年會。

會議地點:美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