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早期預警評估系統(Modified Early Warning System, MEWS)是一項經過充分驗證的工具,廣泛用於偵測住院患者非預期性的病情惡化。於臨床實務上,當患者MEWS分數>5分時,是否直接啟動緊急應變,由快速反應小組(Rapid Response Teams, RRT)接手患者處置作業,是一個困難的效益平衡問題。綜觀現有的早期預警評估系統,根據患者的生理訊號評估疾病惡化進展程度,基於臨床應用的便利性,將生理訊號連續的數值量化,導致患者接近量化區間邊界的生理數值評分會相對的不明確。根據近期早期預警評分相關研究趨勢可以發現根據臨床場域或是患者特徵是一個提升早期預警成效最簡便的方向。本研究將評估實施早期預警評估系統對於一般病房住院患者的效益及影響。
方法
中山附醫於2019年8月開始實施MEWS與RRT。本研究回溯性納入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之成人住院患者,根據患者的入院時間將他們分為介入前(GW)與介入後(GWMEWS)兩組。排除條件如下:入住非MEWS監測病房、計劃性入住重症監護病房(ICU)、發生兩次(含)以上非預期性轉入ICU,以及出院原因非「治愈」或「轉門診治療」。當MEWS分數≥7分時,系統將自動發送警示訊息給RRT成員;當三項(含)以上生理訊號得分≥1或MEWS分數≥5時,則由護理人員決定是否傳呼RRT成員。
本研究將非預期性轉入ICU定義為非預期性病情惡化。針對發生非預期性轉入ICU之住院患者,在其發生非預期性轉入 ICU 前24小時定義為「緩衝時間(Buffer time)」,而從其入院到緩衝時間之間的時間則定義為「過早警示(Too early)」。MEWS的偵測表現被定義為是否在緩衝時間內發生警示。
結果與結論
本研究共納入129,039名住院患者,其中GW為58,106名,GWMEWS為71,023名。 GW和GWMEWS兩個時期非預期性轉入ICU的人數分別為488(.84%)和468(.66%),顯示醫院在實施MEWS與RRT之後,非預期性轉入ICU的發生率顯著下降(p<.0001)。MEWS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29.9%、98.7%、7.09%和99.76%。因此,在本院實施MEWS和RRT結合護理人員加強監測和介入可能有助於減少非預期性的ICU入院。
發表年份:2023
會議名稱:第39屆國際健康照護生活品質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 ISQua)國際年會。
會議地點:首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