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使用對比增強磁振造影(MRI)預測對鉑類化合物無效之頭頸鱗狀細胞癌患者的存活率

簡介

對鉑類化合物無效(Platinum-refractory)的頭頸鱗狀細胞癌患者其預後相當不佳。即便使用免疫檢查點療法(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其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 OS)仍然只有7.7個月。

方法

研究對象為對鉑類化合物無效之頭頸鱗狀細胞癌患者,收集患者於接受治療前的T1權重之對比增強磁振造影(T1-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1 CE MRI),邀請兩名專科醫師獨立進行影像判讀,標記腫瘤復發的位置。接著計算axial、coronal以及sagittal三個平面腫瘤位置的交接點,以此座標為圓心劃定半徑為25個像素(pixel)的區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並排除空氣。最後透過分析ROI的描述性特徵與四組紋理特徵,呈現MRI強度的分佈與異質性。

結果與結論

共回溯性納入30位頭頸癌患者,其中19位的一線治療方式為免疫檢查點治療,11位則接受西妥昔單抗化療(Cetuximab-Based Chemotherapy)。在治療結束後的追蹤期間共有17位患者死亡,OS之中位數為7.0個月。研究結果發現ROI的面積大小與死亡並沒有顯著相關,而有四項紋理特徵具有預測死亡的能力,分別是High Gray-level Run Emphasis (HGRE)(AUC=.747, p=.023)、Short-Run High Gray-level Emphasis (SRHGE) of GLRLM(AUC=.842, p=.002)、High Gray-level Zone Emphasis (HGZE) (AUC=.817, p=.003)以及Short-Zone High Gray-level Emphasis (SZHGE) of GLSZM(.833, p=.002)。

本篇成果發表於2022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於芝加哥舉辦的國際年會。

發表年份:2022

會議名稱:第64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國際年會。

會議地點:芝加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